小黑盒能开智能锁?人脸识别用照片就能过关?浙江省锁具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多次试验结果显示:智能门锁存在风险但使用者没有必要恐慌!
近几年,智能门锁进入了越来越多的家庭。截至2018年6月底,我国智能门锁生产企业已经超过1500家,去年一年智能门锁的销量或达1600万套。
前不久,一条关于智能门锁安全风险的消息,让许多家有智能门锁的消费者心惊肉跳——不少智能门锁被网购得来的小黑盒(特斯拉线圈)打开;指纹识别区受到灰尘、胶带的干扰后,谁的指纹都能开锁;用户主的照片就能通过人脸识别的考验……看上去非常高科技的门锁,竟然如此不堪一击?
事实情况到底如何?近日,钱江晚报记者带着疑问来到浙江省家具与五金研究所锁具产品质量检验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采访了有关专家。
问题一:特斯拉线圈真的那么厉害吗?
答:经过技术改良,实际打开率很低
在2018年年中“小黑盒开启智能锁事件”被媒体曝光后,中心作为锁具产品专业技术机构,针对舆情反映的问题,“我们专门买样20批次产品进行开启测试,结果开启1把,并第一时间向媒体公布。”中心徐主任告诉记者,“之后在去年年末,中心又从市场购买主流品牌产品24批次进行跟踪测试,无开启现象”。
徐主任告诉记者,“小黑盒”开启智能锁原理并不复杂,它实际上是由电路设计缺陷导致,不当的控制线路设计和不合理的线缆布局,被“特斯拉”线圈干扰后,绕开了电路逻辑直接开锁,不具有普遍性。这个问题被曝光之后,不少智能门锁生产企业都做了技术层面的改进提升,已经能够比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问题二:指纹解锁人脸识别的风险高吗?
答:指纹解锁风险较低,人脸识别风险存在,但没有必要恐慌
智能门锁上的指纹识别区受到灰尘、发丝、胶带的干扰,任何人的指纹都能开启,是真的吗?徐主任告诉记者,首先要说明一点,门锁上的指纹识别和手机等智能设备上的指纹识别不同,不带自学习功能。后者使用自学习功能的指纹识别技术为的是给消费者提供较好的使用体验,但门锁上的指纹识别则强调的是准确和安全。“一般来说,一把质量较好的智能门锁不存在上述的问题。报道中指纹识别区受干扰开启的锁,均是误采用了具有自学习功能的识别技术。中心也对市场上主流品牌进行了多次试验,并没有发现这样的情况。”
至于用照片通过人脸识别的考验,徐主任说的确存在这样的现象。“智能门锁的人脸识别功能是否精准主要看两点:一是门锁中的摄像头,高档的智能门锁中可能有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摄像头,成像是立体的,而一个摄像头的成像则是二维的;另一个就是算法,所谓算法也就是智能门锁对人像识别的精确度,比如,精确的算法对人像的眼窝深度、鼻梁高度等都有精准的考量,反之则不然。打印在A4纸上的人像照片是二维的,通过它只能开启二维成像的锁,且需要专业人员对照片进行一些技术处理,使其看起来近乎真人脸。当然,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智能门锁还是要选择相对高档的。”
话又说回来,用“技术含量”那么高的方法开锁对于不法分子来说成本太高了,消费者也没有必要恐慌。若对人脸识别安全性仍有疑虑,也可关闭此功能,使用其他功能开锁。
问题三:到底如何选一把靠谱的智能门锁?
答:功能不要太复杂,价格不能太便宜
对于绝大部分消费者来说,家用智能门锁最重要的就是两点:安全和方便。徐主任认为,其实家用智能门锁只要有密码解锁和指纹解锁这两项功能,就足够了。“有这两项功能,你平时就不用把钥匙带在身边了。至于其它功能,我认为使用频率并不高。而相应的,功能越复杂,存在的风险也就越高。”所以,消费者在选择家用智能门锁时,没有必要一味追求高科技多功能,够用就行。
在选购家用智能门锁时还要注意,价格太便宜的不能买。一般来说,一把智能门锁的成本价就在六七百元左右,高档锁成本更高。徐主任建议,选择2000元左右的智能门锁比较合适,800元以下的要慎选。
此外,购买时还要注意看门锁的生产厂家,尽量选购那些能直接找到厂家、售后服务由厂家来负责的门锁,因为智能门锁这种新兴的电子产品售后出现问题的几率比普通机械锁要高。
问题四:是否有强制性国家标准?
答:行业发展迅速,新标正在申请立项
事实上,目前被曝光的这些智能门锁的风险隐患,都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非监管层面的问题。换句话说,这些智能门锁并非不合格产品,只是因为行业发展太快,新的问题不断被发现。
记者注意到,目前我国用于家用智能门锁的公安部行业标准还是2007年制定的,十几年前,智能门锁几乎还没有走进寻常百姓家,所以那时的行业标准在现在看来显然是落后的了。“行业标准是要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完善的,全国有不少部门都在立项做相关行业标准,我们中心也在积极动作,与浙江本地的智能门锁龙头企业一起起草制定新的行业标准。目前,电子锁浙江制造团体标准,正在申请立项。”徐主任告诉记者。
在我国,智能门锁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和邻近的日本、韩国相比,我国的智能门锁市场规模还是很小的(日本、韩国智能门锁渗透率在60%左右,中国仅5%),因此市场潜力十分巨大。一个新生事物从出现到发展再到成熟,都要经过一个较长的磨合过程,智能门锁也不例外。
徐主任强调:“从技术创新、发展角度看,标准滞后应属于常态,消费者应包容新技术发展中的可能缺陷,入户门智能锁也不例外。但企业和从业者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安防产品不同于其他产品,在设计、制造过程中就必须承担起产品安全的主体责任,不能利用滞后的标准逃脱监管、唯利是图。政府一直强调事中事后监管,旨在降低从业门槛,孵化高新技术、高科技企业创新发展,但企业和从业者千万不要误解为政府不管。浙江是我国智能门锁的生产大省,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都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产品,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