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滨海新区将全面提升智慧滨海建设水平,推动智慧滨海运营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实现“大数据一张图”感知城市、“大平台一张网”惠及民生、“大运营一条链”服务产业,形成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新体系。同时,坚持规划先行,对标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突出绿色发展、聚集发展、向海发展理念,加快打造国际化创新型生态宜居滨海城市。
保税区:推进智慧保税建设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天津港保税区2019年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保税区将推进智慧保税建设,落实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案,统筹实施各子项模块,全面提升智慧保税建设水平。建设区域大数据中心,整合多领域数据,加强数据集中应用,推动建设综合调度指挥大厅、云计算平台、时空信息平台等综合公共信息平台。
同时,保税区将优化区域空间规划,落实战略东移,实施空港、临港、海港三片区域的产业规划调整。开展临港区域总规修编,完成区域产业规划、空间布局和交通规划方案设计。深化空港二期、临港生活区域及临港生活岸线专项规划,完善临港南部都市休闲湾和通航产业园规划方案设计。实施土地集约开发,利用自贸区创新政策,根据全市工业用地管理新举措,探索土地集约开发新模式。建立土地效益综合评价指标,对已出让土地进行产出效益分析,形成低效土地调整办法。做好闲置低效土地处置,推动天纺老旧厂房腾笼换业,提高产出效益,全年盘活楼宇8万平方米。
此外,保税区将统筹重点项目建设,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实施重大项目全程保姆式服务,实现50个新建项目按期开工,推动42个结转项目按进度实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争取成林道、珠江道西延工程2019年竣工通车。津北路拓宽、环河西路桥、纬十桥等重点道路开工建设,启动空港三期主干路网和管网建设。实施空港、海港、临港区域绿化和交通环境整治工程,推动海港环境提升一期工程及海滨十五路海关新卡口建设,全方位改善区域风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严格落实重点排放企业减排措施,巩固“散乱污”企业治理成果,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52微克/立方米以下。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开展区域河湖管网综合治理,持续提升河道水质。推动空港污水处理厂1万吨扩容,开展临港区域围海造陆地面沉降风险排查,做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高标准实施双城间绿色生态屏障、临港湿地公园等工程,促进区域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开发区:产城融合提速
日前,记者从天津开发区了解到,今年开发区将全面围绕高质量发展发力,全面围绕实体经济发力,全面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发力,努力实现主要经济指标平稳较快增长。其中,天津开发区将实施产城融合提速行动,全力打造智慧城市。
今年,天津开发区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积极对标雄安新区和北京副中心的规划标准,全面实现对东区、中心商务片区各资源要素的统筹梳理和系统规划;抓紧推动和完善“一区十园”规划、天碱城市设计及控规编制、海河下游旅游规划等专项规划;科学推动于家堡东滨路、铁狮门、天碱热电厂等地块控规调整;统筹设计妇幼医院和耀华中学的新策划方案,形成多规合一的“一张图”空间规划和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好规划的龙头引导和战略指导作用。抓紧制定响螺湾、于家堡、MSD区域楼宇去化综合施治方案,加快高端楼宇经济聚集,激发核心城区活力。
同时,推动产城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智慧城市,进一步系统完善“1+4+N”的智慧城市总体架构,推动城市大脑(IOC)二期工程建设。把握核心城区建设的价值取向、目标要求、特色风格,全力将MSD、于家堡高铁站、天碱片区、塘沽南站、海河沿岸打造为特色鲜明、品质卓越的城市组团;加强与相关街镇协调联动,支持泰达街打造“幸福泰达”,建设一批高水平社会、民生项目。
此外,还将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周大福中心、茱莉亚学院、泰达实验学校西校区、耀华学校、天碱小学、于家堡第一幼儿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整体提升核心城市综合配套能力。扎实推进慢行系统、洞庭路下穿进港二线铁路地道、新华路地下车行系统(二期)等一批交通路网项目加快建设,促进核心城区路网畅通、连片发展。整体推动城市公园提升改造、天保片区配套绿化景观提升、中央大道行道树更换等工程,打造美丽泰达亮丽景观。
生态城:打造智慧城市试点样板
今年是中新天津生态城新十年高质量发展的起步之年,这一年,生态城将大力实施“生态城市”和“智慧城市”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全力建设天津智慧城市样板,塑造特色形象和人居环境。
近日,生态城确定了《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在“1+3+N”框架体系下,到2020年将生态城建设成为全国智慧城市试点样板。
其中,“1”是建成一个智慧城市运营中心,让城市拥有类似人类大脑的功能,自我学习。该中心投入使用后,可同时运行42个管理系统,汇集11大类业务数亿条数据,实时监控城市动态,实现城市管理的实时调度;同时还可实时接入生态城各单位业务系统和运行数据,包括市政、市容、交通、能源等,通过各部门数据联动,建立区域事件监测体系,实现生态城范围内事件综合态势一张图。
“3”是包括设施物联平台、数据汇聚平台和用户认证平台在内的3个平台,形成城市神经系统,有了它们,城市里的物与物能“对话”,物与人之间还能“交流”。当前,生态城设施物联平台摄像头已超过1200个,服务城管、公安、交警等15个部门。下一步,摄像头将增加至5000个,覆盖商业、住宅、办公楼宇、街角公园等重点点位,并且统一接入水文、地质、植被、能源、市政等领域的传感网络,还会新增无人机采集方式。数据平台将新增地质、水文、能源等地理图层,实现三维可视化。而居民移动应用平台将把居民与智慧设施、智慧系统连接起来;区内统一的居民服务APP还将覆盖智慧公交、智慧停车、社区服务等多种智慧应用。
“N”是生态城将建设“N”个智慧应用,形成一个个触手可及的真实场景。在治“堵”方面,生态城将提升路况信息覆盖率,通过导航软件推送、交通诱导屏、灯杆屏、公交站屏等途径,发布道路交通信息,提前对车辆分流。同时,生态城将提升区域300部住宅和共建电梯的“智慧”功能,为公众实时发布电梯情况,实现安全维护、应急救援、公众服务等功能。在便民服务上,生态城将推进无人零售车的应用,待自动驾驶车拉载的“便利店”抵达社区、商区后,顾客可通过生物识别技术直接进车选货付款;此外还将借助食品信息发布系统,将农产品价格和农药残留检测结果等涉及食品安全的信息在各终端上实时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