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照明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化以及市场的需求提升,包括大型活动的驱动、城市设施的升级、灯光文旅经济的兴起、特色小镇的建设、PPP模式的发展、居民生活需求的提高等。道路、隧道、景观等照明工程更趋向于规模化、高端化、个性化和艺术化发展。而景观照明作为一个投资相对少,见效较明显的拉动城市经济,弘扬城市文化进而体现城市精神的手段,愈发受到各界的重视。而通过承接这些项目,也大大带动了产业链各环节相关企业的业务,一时间,景观照明板块也成为照明行业聚焦的热点市场。
当然,在风景这边独好的形势下,也需警惕快速发展扩张带来的种种问题。诸如:
1、光污染问题:
目前景观亮化项目中媒体立面等手段的不当应用,而形成的光污染问题,对基本社会活动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学界和居民对此问题反应强烈;
2、“千城一面”问题
G20杭州夜景大放异彩后,各城市竞相效仿,但缺乏对本身城市文化和精神的理解和把握,照搬照抄而导致的“千城一面”问题;
3、工程质量问题
现在的大多重点工程都是“工期紧、时间短、任务重、难度大”,工程前期论证时间长,施工时间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完成的工程项目就存在质量方面的极大隐患。
4、资金问题
目前普遍存在的工程前期大量垫资施工,进而产生的资金压力和政策风险;以及工程后期影响到整个产业链各端现金流状况的大额应收账款问题;还有就是部分地方政府好大喜功,举债建设,使得亮化水平与其经济实力不匹配,铺张浪费之外也增加了资金风险。
5、可持续发展问题
如景观亮化工程后期运营维护的资金和部署问题,工程项目后期特许经营延续性的课题,以及景观照明步入平稳期后的应对等问题。
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政府相关部门也在积极筹划出台相应措施,核心在于要求地方亮化水平要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同时加强规划管控,提升建设水平,做好运行管理。
商业照明
近年来,实体商业受到消费信心不足,电子商务冲击,税费、用工、租金等成本上升等多方冲击,可谓形势严峻,而提升环境档次,加强用户体验也成为了实体商业的当务之急,在这种局势下,照明在体验式消费环境中作用的也愈发重要,其在商业空间中的应用趋势主要有:
1、市场再细分;
商业照明作为通用照明的一个细分领域,随着客户需求的高端化、个性化和定制化发展,市场也向着再细分的趋势发展,包括酒店、店铺、办公、商超、馆藏、餐饮、教室等多个再细分领域。除雷士、三雄、西顿、欧普、飞利浦等大众品牌渠道巨头在各细分领域几乎均有涉猎,相关领域当中也有为数不少的专业品牌深度介入,包括酒店照明中的汤石、华格、皇宫、铂晶、爱加等;店铺照明中的太龙、中广电通、优为视界、嘉成、小泉、生迪、美菲、奥雷朗、悦森等;超市照明中的三本、优为视界、特优仕、雷硕、太龙等;馆藏照明中的汤石、茂域、华格、极成等;餐饮照明中的石客等;以及教室照明中的立达信、阳光、得邦、凯耀、佛照、松下等。
2、产品更集成;
商照产品中,各种一体化集成的线性导轨系统在2018年德国展后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一个灯具系统以或固定、或磁吸、或嵌入的形式,集成了多款照明功能,可根据客户需求实现直接或间接照明、均匀或重点照明、洗墙或直射照明等。同时照明系统的一体化思路目前在空间应用中也不仅局限于光源与灯具的一体化,还延展至灯和建筑物本身的一体化。
LED因其本身特点使得具备兼容性和互换性的照明单元模块化成为可能,模块化设计体现在一方面可用多模块构成整灯,小巧紧凑,变化多端,安装和替换便捷;另一方面,同一系列模块可以衍生出多种应用,可通过变换模块数量,更换透镜或反射器等光学部件和替换支撑机械部件来满足不同照明需求,这一做法不仅便于风格统一,也利于节约成本。
3、品质愈提升;
如今的商业空间照明应用环境下,一方面对灯具和电源的质量有着基本要求,同时进一步对光品质有着更高的追求,器件厂商在不断提升产品色彩逼真度,色彩饱和度,近自然光谱等光色进阶指标上做足文章,灯具厂商则在产品的材料选用、配光研究、眩光处理和制造工艺等方面登峰造极,也都是为了实现以人为本的照明。
同时从客户需求和成本承受能力角度上看,商业空间也应是智能控制率先渗透的领域,智能控制可从商业空间中灯光的效果表现、控制管理、数据采集等方面提供便捷,也将促成物联网应用不断延伸,同时智能化的商业照明系统在合理日光采集和减少能源消耗等方面也可发挥积极作用。
首选要明确所谓智能照明不是以单个普通照明产品而存在,照明的智能化思路应是个系统化概念,结合照明产品、传感器、通讯装置并通过无线或有线控制系统软硬件组成和控制系统软硬件组成的“自适应”的系统解决方案。成为智能家居延展至智能建筑乃至智慧城市中的一部分存在并服务于人类活动中。我们现在市面上的一些智能产品诸如室内的“智能球泡”,可调亮度、色温、色彩,仅仅做到了可调,并未满足“自适应”这一条件,只能权且称为可调/可互联照明;户外现在很多人关注的“智慧灯杆”,集合了道路照明、交通指示、信息显示、环境监测、视频监控、射频识别、通知广播、充电设施、无线网络等功能于一身。但单个灯杆仅含多功能,亦未满足“自适应”,仅姑且称之为集成/多功能灯杆。而所谓智能是系统功能复杂化设计落实到用户体验的简单化和便捷化而不是为了可控而刻意强加功能。
近年来,照明行业中跨界智能的案例屡见不鲜,一种是跨国巨头昕诺飞、欧司朗自建平台的打法,比如昕诺飞的Interact物联网平台,这也和个体的整合实力相关;也有国内大厂欧普、雷士、飞乐、三思、立达信、生迪、鸿雁等和先后切入智能家居/照明领域的华为、百度、阿里、海尔、京东、美的、小米等外部巨头跨界合作平台的做法,因智能照明不仅涉及照明产品本身,还牵涉控制模块、通讯装置、传感器、人工智能、工业设计以及物联网等多个跨界领域,单一企业乃至单一业态能力所限,难以全面兼顾,多业态跨界合作势必是推动智能照明发展的有效方式;还有更多的是照明行业普遍存在的中小企业,其体量缺乏整合能力,既不能自建平台亦不能合建平台,这时就可选择不建平台顺势而为的做法,我们更多的企业首要的还是应该是把自己擅长的,份内的,且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让自己的产品成为整套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他人不得不整合的电器终端。“总想着改变世界的人,往往最后被世界改变;总想着坚守本份做好自己的人,反而更有机会创造奇迹。”世界有时就是这样。
而照明的智能化发展能否顺利推进,也取决于其可靠性、用户体验、系统成本、市场规模的发展。从而决定未来照明企业在智能家居和智慧城市产业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