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井是指宅院中房与房之间或房与围墙之间所围成的露天空地。即四面有房屋、三面有房屋另一面有围墙或两面有房屋另两面有围墙时中间的空地。
起源
界定
1.按古代地理学的说法
按古代地理学的说法地形中的天井指的是竖井。《孙子》行军篇“凡地有绝涧、天井、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注释天井是四面陡峭,溪水所归,天然大井。
2.从哲学的认识来看
根据康德的“认知图型”说和皮亚杰的建构论,可以认为天井和院落是图型同构。
3.按建筑学的观点
天井不同于院落。
4.按物质构成分类区分天门、天窗和天井
天门—坡屋顶重檐间的密缝,窄长的开敞部位,用于顶棚或轩蓬的通风采光。
天窗—屋面沟瓦用明瓦代替(早期用云母片、磨薄的贝壳等,后来用弧形玻璃)明瓦下面围成棱锥形间壁,使屋顶光线照到室内。
比较
天井与院落都是传统建筑中组织建筑单体或群体空间的一种有效手法。它们都特别适合用于创造具有内向性的空间和公共交往的空间。
1.尺度不同
天井不同于院落最主要是以尺度和比例来区分。天井的空间形态应当是“井深”大于“井径”,即井深与井径的比例大于1:l,呈竖筒形。这里的井径通常指的是矩形平面的短边,而且心理上还常常由井口或井池代为目测。而院落的四周比较开阔空旷,其高度和短边宽度的比例通常小于1:1,给人的是一种室外的尺度。
2.空间形态不同
天井的空间形态往往与厅堂成为一体,是一个无具象界面的类井状泛空间,也是介于室内和室外的灰空间。而院落则是属于室外的空间,它包含有人工对自然的模仿,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通常天井可以看作是单体建筑的一部分,而院落则是在建筑群中与建筑形成图底关系的室外空间。
3.功能不同
从功能上看,天井与院落相去甚远。虽然院落能起到很好的防火作用,但是天井的设置更多的是出于解决建筑通风、防晒、防雨、防火等多方面的功能问题,因此在解决建筑种种实际功能方面天井要优于院落。而院落与儒家所提倡的人格修养有关。古人将“天道”物化为大自然,把对山水的崇尚提到极高的地位,君子不能常常处江湖之野,于是院落自古是人们接近大自然的场所,也是修身的场所。在这一方面封闭性较强的天井的作用就明显不如院落了。
4.细部构造不同
典型形式
南方民居的天井组合方式比较普遍,采用天井的形式和当地气候条件、社会制度、生活习惯等都有密切的联系。
东南部上海地区的“石库门”是“三上三下”的天井式民居。平面形式脱胎于传统三合院住宅,将门棣改为石库门,前院改为天井,形成三间两厢及其它变体。一般大门设在中轴线上,入内为一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天井,主屋正中为客堂,左右为次间和厢房,客堂后面设横向楼梯,再后为横向长方形天井,最后为单层灶间等辅助用房。
西南部云南地方的“一颗印”体形方正“三间四耳倒八座”的天井平面是典型组合。所谓“三间四耳”,即正房三间,耳房(厢房)东西各两间,稍大则有三间六耳、明三暗五(正房三间加暗室两间),临街一列称为“倒八座”相当于北京四合院的“倒座”。正房常为楼房,下有前廊称为“游春”,上下皆廊称为“宫楼”。住宅外围为高墙,围墙内由正房、厢房及倒八座围绕中轴线形成天井,天井内种植花木,房屋对外则不开窗,形成封闭隔绝的环境。
在苏居中出现的在天井中有一道隔墙,前浅后深,前部中间有廊直达隔墙,廊左右出现两个小天井,苏州民居称之为“蟹眼天井”。天井高深,则风产生的洗吸力增强,通风量大,拔风采光效果颇好。
福州“三坊七巷”民居中使用界墙与石框门。界墙指立于宅中与山墙垂直的高大实墙,可起防火作用。其位置多出现在门头屋之后(或即为门头屋的后墙),也见于各进厅堂之后,形成一些小巧的天井空间,状如苏州民居之“蟹眼天井”。其后界墙具有防西晒,防北风,引导气流通风,反射增亮等多种作用。
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