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浦镇隶属于江苏省昆山市,位于上海、苏州、昆山之间的三角地带,是长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重要城镇之一。张浦镇行政区域116.27平方公里,25个行政村。
建制沿革
从赵陵山出土的文物鉴定,新石器时代晚期,张浦镇已有人类活动。
春秋晚期(约公元前500年)本境属吴国地域。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推行郡县制,本境属会稽郡娄县。
东汉永建四年(129年)本境属吴郡娄县。
梁大同二年(536年)娄县改名昆山县,本境属之。
宋淳祐十一年(1251年)昆山设九乡,本境属全吴乡第五保。
明时沿宋制。
清雍正二年(1724年),析昆山之半置新阳县,全吴乡第五保仍属昆山县治。
清宣统二年(1910年),全吴乡第五保改称张浦乡。
民国初(1912年),张浦为县属乡。
民国十二年(1923年),县建闾、邻制,辖张浦、陈墓、甪直3镇及周巷、大慈、尚明甸、杭上、渡头、张家厍、孟子浜7乡,计351闾、1709邻。
民国十八年(1929年),江苏省颁发《县组织法》,张浦、甪直(昆属下塘、今南港乡,下同)两乡合为第七区。
民国二十三年六月(1934年),张浦属第六区。
民国二十四年一月(1935年),废闾邻制,建保甲制,以10户为甲、10甲为保,第六区辖76保、828甲。
民国二十七年十一月(1938年),推行城乡坊村制,张浦为县属乡。
民国三十年三月(1941年),第六区辖3镇7乡,计89保、972甲。
民国三十一年十二月(1942年),第六区辖张浦、甪直、周巷、渡头4个乡镇,计33保、348甲。
民国三十四年九月(1945年),第六区辖张浦、陈墓、甪直3镇及周巷、大慈、杭上、尚明甸、孟子浜、张家厍、渡头7乡,计79保、842甲。同年12月,第六区定名为张浦区。
民国三十六年二月(1947年),原正仪区并入张浦区。是年12月,张浦为县属乡。
1949年初,实行“民众组训”县下设5督导区,张浦属第四督导区。
1949年5月14日,张浦解放。
1951年6月1日,县调整区划,吴淞乡划入张浦区。
1954年,县改划8区,张浦区并入茜墩区,张浦为小乡。
1956年9月,县撤区并乡,张浦为县属乡。
1958年9月17日,实行政社合一体制,南港乡并入张浦乡,成立张浦人民公社。
1962年3月,调整公社规模,南港、大慈从张浦划出,分别成立公社。
1983年8月,政社分设,改人民公社为乡(镇),张浦为县属乡。
行政区划
1949年初,张浦镇辖张浦、甪直、大慈、陈墓、淀西5乡。
1949年11月,张浦区辖张浦、甪直、大慈3乡。
1950年1月,划小乡。张浦区辖张浦、赵浦、施条、周巷、逸泾、吴家、南港、安头、唐村、稍里10个小乡73个行政村。
1951年6月1日,吴淞乡由正仪区划入张浦区,张浦区辖11个小乡、39个行政村。
2013年,张浦镇下辖金华村、北村、张浦、泾上村、花园村、逸泾村、大直村、七桥村、赵陵村、赵浦村、金家庄、施家泾、吴家村、周西村、里巷村、施条村、岳浦村、三家村、马车桥、张巷村、新塘村、新村、周东村等25个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气候
地形地貌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动物资源
水生:翁眼鱼、川条鱼、鳗、黄鳝、螃蟹、鳖(甲鱼)、黾、赤练蛇。
植物资源
人口民族
人口
民族
张浦镇内居民绝大部分是汉族,其他民族人口极少,有少数回族人。
交通
经济发展
综述
2002年,张浦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亿元,财政收入超过2.2亿元。
2003年2月底,张浦镇合同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43个,最大的为2.5亿美元。
2008年,张浦镇实现生产总值92亿元;实现工业产值312亿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社会事业
医疗卫生
教育事业
旅游景点
赵陵山,原名赵灵山,又名景山。以土堆成山阜,高4丈余,周长约180丈。唐大中十年(856年)僧宗德于山南建兴福教寺,几经兴衰。南宋赵灵王随驾南渡,卒葬于此。为韪灵改呼赵陵至今。山上设有八个景点:听松堂、得月轩、西来庵、安立山房、松烟山房、大悲殿、古佛堂、柳溪,明清时为昆山著名游览胜地之一。解放前,每逢正月初九、九月初九,各方男女善士都来朝山敬香,登山远眺。1984年,村民在山麓挖得石刀、石斧、玉质项链多件。经鉴定,初步确认赵陵山为新石器晚期遗址,属良渚文化。
城镇殊荣
名人
支达(1854~1910年) 号少庵,字颖夫,世居张浦。达秉性聪颖,善画山水,尤喜歧黄之术。弱冠,补博士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