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群岛(Bismarck Archipelaago)是西南太平洋的岛群。散布在新几内亚岛东北面的赤道南侧,介于南纬1°~7°与东经146°~154°之间的俾斯麦海海域。包括新不列颠岛、新爱尔兰岛、新汉诺威岛、阿德默勒尔蒂群岛等约200多个大小岛屿。为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属岛。总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
简介
俾斯麦群岛(Bismarck Archipelaago)总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人口31.4万(1980),主要为美拉尼西亚人和巴布亚人,在较大港口城市有少数华人和欧洲人。行政中心为新不列颠岛东北的拉包尔。群岛中大岛地形崎岖多山,有许多活火山;小岛由火山或珊瑚礁形成。气候常年高温多雨,土壤肥沃,植被茂密。1884年被德国占领,成为德属新几内亚的一部分,并采用当时德国首相俾斯麦名字命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澳大利亚占领,战后成为澳大利亚的委任统治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日本侵占,战后转为澳大利亚托管地新几内亚的一部分。现为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属岛。分设有东新不列颠、西新不列颠、新爱尔兰和马努斯 4个省区。
经济产业
在经济上,除在少数港口城市具有中小型的椰干、可可、木材、水产及手工艺品等出口加工厂外,大部分从事农业和渔业为生。产甘薯、玉米、椰子、木材、珍珠等。输出椰干和可可。
海上交通
主要港口除拉包尔,在新不列颠岛东北部;还有新爱尔兰岛西北端的卡维恩和马努斯岛东北部的洛伦高。
历史
对其感兴趣。1884年,德国宣布占领该群岛,并以其首相奥托·冯·俾斯麦之名为其命名。一战爆发后,澳大利亚军队占领该群岛。战后国联将该群岛连同其他德属新几内亚领地一道交于澳大利亚委任统治。
二战期间,日本于1942年初进占俾斯麦群岛,并将拉包尔(科科波附近的原群岛最大城市)建设成为其在南太平洋最重要的海空军基地,部署有第17军,并计划以此为跳板进攻莫尔兹比港和斐济、萨摩亚等地,切断澳大利亚与美国的联系。但由于在瓜达尔卡纳尔战役中日军遭到惨重损失,该计划并未实现。1943年底,美军在新不列颠岛登陆成功,次年包围拉包尔,但是日军仍然坚守,直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方才向美军投降。
战后,该群岛重归澳大利亚统治,直到巴布亚新几内亚于1975年独立。1994年,新不列颠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拉包尔城西部被毁,大部分居民移居科科波。
其他信息
公里(18,600平方哩)。包括新不列颠岛、新爱尔兰岛、阿德默勒尔蒂群岛(Admirialty Island)和拉翁艾(Lavongai)岛等较大岛屿,以及约克公爵群岛(Duke of York Islands)、圣穆绍(St. Matthias)岛和维图群岛(Witu Island)等较小岛屿。属火山岛或珊瑚岛,森林茂密。1884年属德国,1920年为澳大利亚托管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军占领。1944年由盟军夺回,1975年归巴布亚纽几内亚。经济以椰乾生产为主,有伐木业和可可、油棕榈种植业。岛上的食物以薯蓣、芋、香蕉和鱼为主。主要城镇为新不列颠岛的拉包尔(Rabaul)。人口约371,400(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