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郡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郡,于秦朝登上历史舞台,为秦朝三十六郡之一。秦设琅琊郡治琅琊县(今青岛琅琊镇)。西汉曾治东武(今属山东诸诚),隶属徐州刺史部(今临沂郯城)。东汉改琅琊郡为琅琊国,建都开阳(今临沂城区),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宋以后再无郡级政区,琅琊郡彻底消失在历史之中。
历史沿革
秦朝, 琅琊郡治琅琊县(治所在山东青岛琅琊镇夏河城),辖今山东省东南部。
西汉时期治东武((今山东诸诚),领51县。包括今山东半岛东南部的临沂市区以东、海阳、即墨、崂山、胶县、胶南、沂水、莒南、日照、五莲、赣榆及黄岛等地。属徐州刺史部。
东汉建武十七年(41),光武帝封子刘京为琅琊王,琅琊郡改为琅琊国,建都于莒(今山东莒县城阳镇)。建初五年(80)琅琊国移都开阳(今临沂市区),领13县。建安二十一年(216),曹操杀琅琊王刘熙,国除为郡。
三国魏仍治开阳,领开阳、临沂、阳都、缯、郎丘 、华、费、安丘、剧9县。辖地开始缩小。
晋朝因之。
北魏,治即丘(今临沂市兰山区兰山街道古城村),领即丘、武阳、费、新泰四县,属北徐州。
北齐、北周因之。
隋开皇三年(583)废,各县属沂州。大业三年(607),沂州复为琅琊郡,治临沂。共辖7县:临沂、费、颛臾、沂水、东安、莒、新泰。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改沂州,治临沂。天宝元年(742年)复为琅琊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称沂州。辖5县:临沂、费县、沂水、承县(今兰陵县部分在其境内)、新泰(今蒙阴县部分在其境内)。
五代因之。
秦琅邪城址
由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胶南市(青岛市黄岛区)博物馆和美国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组成的中美联合考古队在胶南进行的区域系统调查,2008年12月12日结束。
考古专家们经过两次考察,发现、记录了十几处龙山文化至汉代时期的遗址,并首次发现了秦代琅邪城址,位于青岛市泊里镇和琅琊镇之间,面积约20平方公里。
2008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对胶南的大场、海青、大村、理务关、泊里、琅琊镇进行了考察。2009年11月初起,中美联合考古队再次来到这里进行考察。考古队先后发现并记录了十几处龙山、周、汉代遗址,后沿途发现了大量的秦代陶片、几处秦墓遗址以及秦代台阶遗迹等,因此他们初步断定这里是秦琅邪遗址。
西汉末年这里曾发生过地震,随着岁月的变迁,琅琊郡的位置和范围已经模糊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