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尽管这种生存方式在现代社会被弱化,但仍然被视作蒙古族的标志。
名称
历史
主词条:蒙古历史
原始社会时期
民族的统一与对外征伐
主词条:大蒙古国、元朝、北元
由于南下或西征,蒙古族民众被征调各地,因此,蒙古族分布散遍及各地。
元朝灭亡后的蒙古诸部
蒙古国的独立与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
主词条:外蒙古独立
蒙古的国际地位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确立的。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达成了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雅尔塔协定》,美、英为了促使苏联早日出兵迫使日本投降,一致同意苏联提出的在协定第一条写上“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美国答应为实现此项条款,说服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的独立。
20世纪90年代前后,受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影响,蒙古人民共和国废除马克思列宁主义,改称蒙古国。政治上开始实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市场经济,开始摆脱苏联70年的控制,人们在思想上掀起了恢复民族文化的浪潮。
人口
成吉思汗时期
中国
蒙古国
根据蒙古国家统计委员会2013年7月15日公布的数据,蒙古族人口约为228万。
俄罗斯
其他地区
韩国:34000
美国:15000–18000
捷克:7515
日本:5401
德国:3852
英国:3701
法国:2859
土耳其:2645
哈萨克斯坦:2523
政治
主词条:元朝、四大汗国、外蒙古独立、蒙古人民共和国
清朝时政府对内蒙古地区实行特殊管理。一方面以联姻来笼络蒙古各部首领,以宗室女外嫁各部首领及其子、侄。另一方面在政治上实行分而治之的“扎萨克制”,亦即盟旗制度。
1921年7月11日,外蒙古建立亲苏的君主立宪政府。
1921年11月25日外蒙古建立“人民革命政权”,并与苏联在1922年订立了《苏蒙修好条约》。北京政府发布了一份声明,谴责外蒙古企图分裂中华民国的行径,不承认外蒙古的独立。
1924年4月17日,蒙古君主哲布尊丹巴活佛逝世。
1924年11月26日,在苏联和第三国际支持与行动下,蒙古人民党宣布废除君主立宪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定都库伦,改城名为乌兰巴托,以1911年作独立纪元,允许苏联驻军。但中国及英、美等当时主要国家政府皆未承认。
1961年10月25日,联合国安理会以9票赞成,0票反对,1票(美国)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蒙古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
20世纪90年代前后,蒙古人民共和国改称蒙古国,废除马克思列宁主义。
经济
文化
民族图腾
蒙古人所崇拜的图腾有狼、鹿、熊、牦牛、鹰、天鹅、树木等等。《蒙古秘史》开篇第一句话这样写道:成吉思合罕的祖先是承受天命而生的孛儿帖赤那和妻子豁埃马兰勒,即蒙古人所崇拜的图腾狼和鹿。
狼图腾
鹿图腾
鹰图腾
熊图腾
宗教信仰
16世纪下半叶,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阿拉坦汗迎进了宗喀巴的藏传佛教格鲁派。1578年俺答汗和达赖三世索南嘉措在青海仰华寺会面,召开法会,在法会上索南嘉措被俺答汗封为“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达赖喇嘛称号由此产生。此后,在明、清两朝的支持和提倡下,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兴盛起来。但萨满教在东部地区以祭祀、占卜、治病的活动形式不同程度地保存了下来。
在清政府倡导下,整个蒙古地区大造寺院,雕刻佛像,绘制壁画,铸造神像以及各种金属工艺随之发展起来,喇嘛教在蒙古地区成了麻痹蒙古人民的工具。
语言文字
20世纪40年代,蒙古国在苏联影响下,成立了以达木丁苏伦等作家参加的“文字改革委员会”,不久后正式废弃回鹘体蒙古文,开始使用以斯拉夫字母为基础创制的西里尔蒙古文。80年代后,蒙古国曾有部分初中和高中开设回鹘体蒙古文课程,但推广效果并不理想。蒙古国仍然只有部分学校开设回鹘体蒙古文课程,但无论家长还是学生都不重视这一课程的学习。
2010年,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下达关于恢复扩大回鹘体蒙古文使用的命令。命令规定,蒙古国总统、国家大呼拉尔(议会)主席、总理以及政府官员等在与外国同级别官员进行交流时,公文和信函必须使用回鹘体蒙古文;蒙古国公民的出生及结婚证明、各级教育机构颁发的相关证件、毕业证书等必须同时使用回鹘体蒙古文和西里尔蒙古文。
科学
天文历法
蒙医
数学
哲学
艺术
建筑
音乐
主词条:蒙古音乐
长调民歌
好来宝
乌力格尔
马头琴
四胡
元朝以后,四胡艺术广泛流传,曾一度风靡于内蒙古自治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华北等汉族聚居地区,对汉族民间说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位于科尔沁草原腹地的通辽市是目前四胡艺术最为繁盛的地区。
绘画
文学
舞蹈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吉林、黑龙江等省蒙古族聚居地区的民间舞蹈。蒙古民族的舞蹈文化与他们的狩猎、游牧生活有密切联系。蒙古民族祖先的原始舞蹈形态,在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凿刻的阴山崖画、乌兰察布崖画中,有着生动真实的表现。在古代,蒙古族还有很多模仿凶猛动物的舞蹈,如“白海青”(白鹰)舞、熊舞、狮子舞、鹿舞等。这些舞蹈作为独立的形式,大都失传,但在萨满舞中仍有反映。
习俗
交通习惯
蒙古人的传统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有役畜和车辆两种。役畜以马和骆驼为主,车辆为勒勒车。
牧马
骆驼
骆驼,性情温顺,易驯服,耐饥渴,耐寒暑,善跋涉,能负重。既产乳、肉、绒毛,又可役用,一身兼有四种用途,是其它家畜所不及的。内蒙古西部地区骆驼很多,蒙古语称它为“特莫”,是牧民们不可缺少的交通运输工具。可骑乘、可载货。它身高二三米,腿很长,迈一步可达一米多远,能日行一二百华里。长途跋涉经久不衰,而且负重力相当大。能载二百公斤货物,相当于一匹骏马和两头犍牛的负重量。自古就有“沙漠之舟”的美誉,是沙漠地区的货运主力。在内蒙古西部的沙漠地带,一队队骆驼常常在这里负重远行。勘探队考查沙漠,治沙队绿化沙漠,旅游队遨游沙漠,只有骆驼才是他们忠贞不渝的伙伴。
勒勒车
勒勒车,古称“辘轳车”、“罗罗车”、“牛牛车”等,是北方草原上的古老交通运输工具。这种车车身小,但双轮高大,直径一般均在一米五六左右。可完全用桦木或榆木制成,不用铁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修理。整个车一般分下脚和上脚两部分。下脚由车轮、车辐、车轴组成。车轮的制造一般是先用硬木削刻12付车辋,将12付车辋连结固定在一起便形成圆形车轮,支撑车轮的车辐条一般有36根左右。上脚由两根车辕和10条车撑构成。车辕长约4米左右,中间用10条车撑固定即可。一辆勒勒自重约一百斤左右,可载货五六百斤至千余斤。
节日
名称
时间
蒙古族新年(春节)
成吉思汗纪念节
那达慕大会
敖包节
祭祀习俗
祭腾格里汗
蒙古语音译,腾格里汗意为“天帝”。
蒙古人萨满教观念之一。指上层世界,即天上;又指主宰一切自然现象的“先主”;还包含“命运”的意思。
祭火
祭敖包
祭敖包是蒙古人自古流传下来的宗教习俗,在每年水草丰美时节举行。
敖包是石堆的意思。即在地面开阔、风景优美的山地高处,用石头堆一座圆形实心塔,顶端立系有经文布条或牲畜毛角的长杆。
届时,供祭熟牛羊肉,主持人致祷告词,男女老少膜拜祈祷,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祭祀仪式结束后,常举行赛马、射箭、摔跤等竞技活动。
禁忌
1、日常生活禁忌:蒙古人骑马、驾车接近蒙古包时忌重骑快行,以免惊动畜群;若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进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为西方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动物的肉和驴肉、狗肉、白马肉;办丧事时忌红色和白色,办喜事时忌黑色和黄色;忌在火盆上烘烤脚、鞋、袜和裤子等;禁止在参观寺院经堂、供殿时吸烟、吐痰和乱摸法器、经典、佛像以及高声喧哗,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猎。
2、火忌:蒙古人崇拜火、火神和灶神,认为火、火神或灶神是驱妖避邪的圣洁物。所以进入蒙古包后,禁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子。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不能用刀子挑火、将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从锅中取肉。
3、水忌:蒙古人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忌讳在河流中洗手或沐浴,更不许洗女人的脏衣物,或者将不干净的东西投入河中。草原干旱缺水,逐水草放牧,无水则无法生存。所以牧民习惯节约用水,注意保持水的清洁,并视水为生命之源。
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