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王政时代又称为罗马王国,是指在公元前753年到前509年,这一时期的古罗马是一个传统的君主制国家。
概述
传统认为王政时代的罗马共有七王:罗慕路斯,努玛·庞皮留,图鲁·霍斯梯留,安库·马尔修,塔克文·普里斯库,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卢修斯·塔克文·苏佩布。(选自人民出版社《世界史·古代史》)
历史
罗马城的起源
一切古代民族和国家起源的历史都难免和神话传说混在一起。罗马城的起源也不例外。
特洛伊陷落后,伊尼阿斯背父出逃,最后渡海到意大利,并娶当地国王拉丁努斯之女拉维尼来为妻。伊尼阿斯死后,其子阿斯卡尼阿斯在拉丁姆建阿尔巴·隆加城成。此后王位代代相传,当传到努米托尔的时候,王位被其弟阿穆利乌斯篡夺。阿穆利乌斯为确保王位,强迫努米托尔之女西尔维娅作维斯塔贞女。可是西尔维娅为战神所爱,生了一对孪生子。阿穆利乌斯命令将这对孪生兄弟扔入第伯河中。河水将孩子漂到了岸边。后来被一位牧人(名叫法斯图鲁斯)抚养长大。哥哥名叫罗慕路斯,弟弟则叫列莫斯。兄弟俩杀死阿穆利乌斯,并将王位归还其外祖父,自己在别处建城。在建城过程中,兄弟间发生争吵,结果兄杀其弟,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该城,罗马城由此产生。
据罗马作家瓦罗推算,罗马建城的年代为公元前754——753年。
罗马城的建立标志着王政时代的开始。
罗马建城的故事,虽然有许多纯属神话,但近代考古发掘表明,这些神话中似乎也包含着一些历史的记忆。
通过联合、归并附近村落的方式逐渐形成的。
建国之王罗穆路斯
罗穆路斯和他兄弟列莫斯率领羊倌在战胜阿尔巴王后,关系逐渐恶化,因为他们难以决定由谁来当国王,于是他们只好分而治之,罗穆路斯在帕拉蒂尼山,列莫斯在阿文庭山。不久,因为列莫斯越过了罗穆路斯挖掘的作为势力圈分界线的壕沟,兄弟俩再起争端,最终,罗穆路斯杀死了列莫斯,成为罗马唯一的王,他在在帕拉蒂尼山周围筑起城墙,意思是要在这里建设城市。他还举行了非常隆重的仪式,为诸神献上祭品。这一天是公元前753年的4月21日。就这样,作为罗马建国纪念日,这一天在随后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成了每年必不可少的一个节日。这一年,罗穆路斯18岁。通过这位年轻人和追随他的3000名拉丁人的努力,罗马建立了国家。罗马建国后,作为第一代国王,罗穆路斯并没有独揽大权,他把国政分成三个机构,分别是国王、元老院和市民大会,并由这三方共同治理罗马。作为宗教祭祀、军事和政治的最高领导人,国王由市民大会投票选举产生。
罗穆路斯热情邀请了居住在附近的萨宾人参加罗马的祭祀活动。当时,在祭祀诸神的日子里,一切战斗都是禁止的。萨宾人于是接受罗穆路斯的邀请,全体出动来到了罗马。就在祭祀活动达到高潮的时候,罗穆路斯一声令下,罗马的年轻人向萨宾人的年轻姑娘们发起了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萨宾男人只能护着自己的妻儿老小逃回自己的部落。萨宾人自然不甘屈辱,他们不会忍气吞声地接受这一事实。他们强烈要求罗马归还被抢的姑娘们。而罗穆路斯对于这一要求自然是一口回绝。他告诉对方说罗马的男人将和这些女孩子正式结婚,娶她们为妻。不仅如此,他还率先举行了婚礼。
不甘受辱的萨宾人依然无法平息心中的怒气,他们向罗马宣战了。罗马和萨宾人之间共发生了四次战斗,几乎都是罗马占上风。事情出现转机是在第四次战斗正打得难分难解的时候,被罗马人抢去的萨宾女人突然闯入战场。她们纷纷表示对于丈夫和亲兄弟之间的相互杀戮不能再坐视不管了。这些女人知道,虽然自己是被抢去的,但是她们并没有被逼为奴。她们不仅享有充分的作为妻子的权利,而且从罗马人丈夫那里得到了爱情。罗马国王罗穆路斯和萨宾国王塔提乌斯一致认为应该听取这些女人的意见。两个部族于是开始了和平共处。罗穆路斯向萨宾人提出了一个和平建议。不是建议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平共处,而是建议两个部族合并起来。这个建议实际上是要萨宾人放弃自己的领地,移居到罗马。而七个山丘之一的奎里尔诺山被提供给他们作为新的居处。萨宾人接受了这一建议。并非罗马人吞并萨宾人。合并后的罗马由萨宾国王塔提乌斯和罗穆路斯共同治理。于是,罗马有了两个王。两个部族合并后,萨宾全体自由人享有和罗马人完全相同的市民权利。在保证他们有关私有财产的种种权利的同时,他们也享有在市民大会上的投票权。而且,罗穆路斯还为萨宾长老提供了在元老院的席位。
罗穆路斯制定了以100个士兵为一队的百人队制度。这是罗马军队中的最小单位,是战斗的核心。公元前715年,这一天,罗穆路斯和以往一样正在检阅军队。突然天空乌云密布,一场暴风骤雨倾泻而至。倾盆大雨遮住了人们的视线,震耳欲聋的雷鸣声压倒了一切。等到雨过天晴,人们看到国王的座位空了,哪儿都不见罗穆路斯的身影。于是人们纷纷传言国王被神召到天上去了。对于罗穆路斯的功绩,所有人都很认同。所以当不幸突然降临时,人们在悲痛欲绝之余,决定认罗穆路斯为罗马国家之父,作为神来祭拜
第二代国王努马
罗穆路斯在位期间,罗马和萨宾合并后,有大量萨宾人移居罗马。而努马坚持留在祖先留下的土地上。他是一个读书型的人,晴天下地劳动,雨天在家学习,农耕之余努力探索知识。其道德之高尚、教养之深厚,罗马人早有所闻。对拉丁派和萨宾派之间的王位之争束手无策的罗马元老院一致同意推荐努马为罗马国王。长老们来到萨宾的领地,找到努马,向他转达了元老院的决定,请求他继承罗马王位。最初努马拒绝接受这一请求,因为此时的他已年届40岁。在当时,40岁的年龄已经不再适合开启新的人生了。然而,经不住长老们一次又一次的劝说,努马最终还是答应下来,随他们一起来到了罗马。努马进罗马城的时候,没有穿军装,也没有卫兵手举束棒斧的国王权杖跟随其后,而是用托加遮住头部的神官形象。
就任王位后的努马,试图对依靠武力和战争打下建国基础的罗马进行立法和习俗的改革。这里所谓的立法改革,不是要制定全新的法律,而是要建立秩序,要让当时喜欢逞强好胜的罗马人懂得做人的礼法。在了解自身力量的局限性的同时,让他们懂得要对超越自身极限心存畏惧。
在努马的功绩中,最值得大书特书的是有关宗教的改革。努马即位以后,着手对这些神进行了整顿。尽管后来还是和希腊诸神混为一谈,但是,有一些神对罗马和希腊都同样重要。
努马为诸神设立了等级制度,但是没有规定哪些是罗马之神。目的是要让大家懂得尊重诸神的重要性。努马还整顿了神官组织。神官专门为保护罗马人的诸神服务。神官阶级之长由最高神祇官担任,下设5至10位神祇官。此外还有负责保护圣火的神子,她们要连续工作30年,其间必须保持处女之身。另外,还设了十来位祭司,根据鸟飞的样子和啄食的方式等,来占卜国事的吉凶。每次作战前,祭司都要占卜。
努马为雅驽斯修建了一座神殿。大概是因为雅驽斯表示出和入的意思,他的雕像有两个脑袋,分别面向前后两个方向。在雅驽斯神殿完工后,努马向人们展示了神殿的前后两个门。他说,这两个门要在战时打开,和平时期关闭。在努马统治罗马的43年间,据说这扇大门始终都是关闭的。但是,在努马死后,这扇大门几乎都是开着的,很少关闭。努马认为除了为防御的需要而战之外,这一时期的罗马不需要战争。他集中力量致力于振兴农业和畜牧业。目的是为了将来在战争取得胜利后,即使不对失败者进行掠夺也能做到自给自足。努马还对罗马市民进行了职业分工,让每个人归属于有独立保护神的团体。为此,罗马出现了许多团体,如木工公会、铁匠公会、染色工公会、陶艺工公会等。建立这些职业团体的目的,不仅让人们对自己的职业充满自豪感,还可以防止拉丁人和萨宾人之间的部族对立。当时的罗马,除了这两个部族,还有其他民族的人大量涌入。伊特鲁里亚人甚至还成立了自治团体。罗马从建国之初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这样的国度,摩擦极易发生,如果没有一些预防措施,国家很难有所作为。
努马为了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有序,还进行了历法改革。罗穆路斯时代的罗马,每年的总天数不固定。为此,努马根据月亮的盈亏,把一年分成了12个月,规定总天数为355天。余下的天数每隔20年作一次调整。努马制定的历法延续了650年,规范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努马对一年中每个月的顺序也作了调整。例如,原来的3月是每年的第一个月,努马把它换到了第三个月;原来的11月和12月调到最前面,变成1月和2月。只是,对每个月份的称呼没有进行大的改动。努马还规定了一年中的节日和休息日。每个月的第九天和第十五天为集市日。对罗马人来说,这两天就是休息日,他们会从田间劳作中解脱出来,拿着各自的作物前去赶集。除此之外,还有祭祀诸神的祭祀日。据说全年节假日共有45个。在这些节假日里,所有公务一律停止。
努马在统治罗马43年后,大概是受到了女神们的邀请,安详地去了另一个世界。
第三代国王托里斯·奥斯蒂吕斯王
托里斯·奥斯蒂吕斯是拉丁系罗马人,和罗穆路斯一样,是个崇尚对外进攻的男人。通过努马的改革和整顿,内部得到充实的罗马,在这个男人的率领下,迎来了向外扩张的时代。
国王托里斯把进攻的第一个目标放在了阿尔巴。因为这里被认为是拉丁民族的发祥地,所以也是罗马人的祖先之地。要找一个开战的理由很简单。当时生活在两国国境线附近的农民之间时有争端。掠夺了对方的财物,阿尔巴方面拒绝作出赔偿。这就是开战的理由。
托里斯借口强大的伊特鲁里亚就在附近,无谓的流血对两国都没有好处,因此他建议双方各派代表,以决斗的形式决定胜负。两军都有三兄弟同时从军的士兵。他们是荷拉斯家的三个年轻人和居里亚斯家的三个人,分别代表各自的祖国和对方展开决斗。双方约定决斗失败的一方将无条件地接受获胜方的统治。
6个人之间的决斗开始了,罗马方面有一人首先倒下,接着又有一人阵亡。剩下的唯一一个罗马人惊恐万状,他逃离了决斗现场。他边跑边向后看,发现与阿尔巴人之间的距离也在不断拉大。于是,
他瞅准时机勒住缰绳,转身打倒了第一个追来的阿鲁巴人,接着又成功撂倒第二个对手。这时对方也只剩一个人,双方进行了一番激斗,最后荷拉斯取得了胜利。
但是阿尔巴王无法接受这一结果。他不仅没有遵守承诺,还煽动邻近部族起来反对罗马。为此,罗马不得不应付邻近各部族的挑衅,暂时顾不上要求阿尔巴王履行诺言了。其间,阿尔巴王态度暧昧,一味地静观战局的发展,而这一极其愚蠢的错误最终导致了阿尔巴的灭亡。战况在罗马占绝对优势的状态下发展。但是托里斯真正的目标不是眼前这些部族。罗马打败邻近各部族,成功制伏了他们之后的罗马军,一举向阿尔巴发起了进攻。几乎不费吹灰之力,罗马军就占领了阿尔巴,阿尔巴王被生擒活捉,处以极刑。阿尔巴城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居民们被强行移居到罗马。不过,托里斯没有逼他们为奴,而是给了他们罗马市民的身份,和罗马人享有同等的市民权。西里欧山成了这些人的新居所。昆提卢斯、塞尔维乌斯、尤里乌斯等阿鲁巴有权势的门第成了罗马贵族,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得到了元老院的议席。如果这个时候的阿尔巴人或被灭绝或被逼为奴的话,那么也就没有了后来出自尤里乌斯这一家族的尤里乌斯·恺撒了。
托里斯率领这一支军队一次又一次出征,取得了比罗穆路斯更加辉煌的军事战绩。他的统治历时32年。根据历史学家李维的说法,他是死于雷劈。
第四代国王安库斯·马尔西乌斯
托里斯死后,经过市民大会选举,安库斯·马尔西乌斯成为罗马第四代国王。他是萨宾人,出生于罗马,其母是努马的女儿。
也许人们会以为他和努马一样,也是个和平主义者,然而时代不允许安库斯做一个这样的国王。在先王32年的统治期间,罗马始终在与母国阿鲁巴的拉丁人和萨宾人交战。因此,安库斯自然无法避免参加与拉丁部族之间的战斗。不断的战斗表明罗马已经积蓄起力量,并发展成为周边部族不容忽视的强大国家。事实上,随着罗马整体实力大增,它已无法避免与周边部族的武力冲突。
然而,在第四代国王安库斯长达25年的统治期间,除了战争,他还完成了以下几件大事:
第一件,他在台伯河上架起了第一座桥梁。目的是为了把位于西岸的贾尼科洛山丘和集中在东岸的七个山丘联系起来。因为,他把贾尼科洛山用做了要塞。这只是出于防御上的考虑,桥梁是木造的。
第二件,他征服了位于台伯河河口的奥斯提亚,为此罗马终于得以和地中海直接连通。他还在奥斯提亚周边的海滩上发展制盐业,开始盐田事业,为罗马人提供了不是流通货币的货币。对于人类来说,盐是不可或缺的东西。从此告别对外依赖,其好处自然很多。而对当时尚处于物物交换时期的罗马来说,其好处就更大了。因为有了盐就意味着有了流通货币。从罗马向外延伸出去的大路中,有一条叫萨拉里亚的大路,直译就是“盐路”的意思,是罗马最古老的大路之一。这条大路的最大用途就是把产自台伯河河口的盐送往内陆各城市。
第五代国王塔克文·普里斯库斯
塔克文是是混血儿他父亲是从希腊科林斯逃到伊特鲁里亚的希腊人,他母亲是伊特鲁里亚一个位高权重人家的女儿。伊特鲁里亚社会非常封闭,如果只是经济上的来往,他们不会过问你的民族。但是如果外族血统的人想进入他们的社会,他们是绝对不会答应的。塔克文认为,在伊特鲁里亚永远都不可能改变自己异邦人的身份,也因此无法提升自己的地位。于是他决定到伊特鲁里亚以外的地方去试试运气。
于是,他带着一家老小,带着全部家产,投奔罗马而来。这个外国人并没有找当时在罗马已有的几个伊特鲁里亚人社团,而是努力渗透到拉丁系和萨宾系的区别日趋淡薄的罗马人社会中。由于他从父母那里继承了庞大的财产,所以以他的财力和他本人的能力,相信进入罗马人社会应该易如反掌。不到10年的时间,这个曾经的外国人被指定担任国王安库斯的遗嘱执行人。然而塔克文并不满足于当一个公证人。在国王死后,他毛遂自荐要竞选罗马国王。大概他是开展选举活动的第一个罗马人。
在市民大会上,塔克文以绝对的优势被选为新一任国王,元老院也一致通过。在拉丁人——萨宾人——拉丁人——萨宾人的序列之后,伊特鲁里亚系的人第一次登上了罗马的王位。
塔克文显示出了他超强的领导能力。在37年的统治期间,不仅使罗马的势力范围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张,而且罗马内部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同时市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罗马一跃成为名副其实的罗马城邦。
他即位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增加元老院的人数。自从罗穆路斯设立元老院以来,人数一直维持在100人,而塔克文把它增加到了200人,理由是罗马人口大幅度增加了。当然,他的真正目的是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力。
尽管塔克文是在民众的支持下坐上王位的,但是他很清楚单纯依靠民众的支持是极不牢靠的。在稳固了大后方之后,新国王率领军队离开罗马,开始了征战周边各部族。因为历任国王的正确指挥和士兵们的勇敢,当时的罗马军已经声名鹊起。但是罗马毕竟还太年轻,敌人即使并不强大,对于当时的罗马士兵来说,也需要经过一番激战才能取得胜利。塔克文和他的前任们不同。战斗结束后,他没有让战败者移居罗马,而是给他们市民权,继而同化他们。胜利者则赶着战车,满载着从战败者那里掠夺来的战利品凯旋。他的这一做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让那些对罗马周边形成威胁的近邻各部族老实了许多。
塔克文利用这段时间,开始了对罗马的大规模开发。他认为罗马人只住在七个山丘上是对罗马资源的浪费。他把目光投向了山和山之间的湿地。帕拉蒂尼山北侧的低地沟壑纵横,是一片非常开阔的湿地。如果在那里挖掘下水渠,把低地的水集中起来引到台伯河,就可以解决排水的问题。于是,大规模的下水渠网挖掘工程动工了。现在巨大的排水口遗迹还在台伯河的岸边。通过排水开垦成为平地的这个地方最早被用做市场。与按部族居住的七个山丘比起来,这里是一个中间地带。出于遮盖下水渠顶部的需要,这里还铺上了石板。接着,公共建筑物一点一点地占据了这里的空间。被称为罗马心脏的罗马公共会场、古罗马广场就这样诞生了。用同样的方法对其他湿地进行排水开垦后,七个山丘之间变得来去自如。最高的卡匹托尔山丘上建起神殿,专门供奉罗马诸神中的最高神朱庇特神,其他诸神也都各得其所。在伊特鲁里亚人和意大利南部的希腊人看来,并不适宜建城的罗马,通过有效利用下水渠的排水开垦事业和位于台伯河河口的港口,一跃成为意大利前所未有的新型城市。一
塔克文领导下的排水开垦事业不仅增加了可用土地资源,而且也为罗马形成一体、促进各民族团体之间的交流,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但当时的罗马人并不具备开展如此大规模开发事业的技术。塔克文于是伊特鲁里亚引进了相关的技术。这些技术包括排水开垦的技术、下水渠工程所需的技术、道路铺设的技术、建造像神殿那样大规模石造建筑的技术等,所有的技术都从伊特鲁里亚引进。作为技术指导,伊特鲁里亚人也来到了罗马。这一个时期的罗马人并没有停留在简单地引进伊特鲁里亚人的技术上。他们在伊特鲁里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边劳动边学习。而这后来竟成了世界性的培养工程师的先例。罗马城因塔克文引进的伊特鲁里亚技术而面貌大变。这使原本从事农耕的罗马人意识到了技术的力量。伊特鲁里亚文明对罗马产生的影响不只是在技术方面。大规模的土木工程需要可提供材料的人。但是,让当时的罗马人负责这项工作实在过于勉为其难,于是,伊特鲁里亚人又有了用武之地。以前在罗马只限于家庭规模的商业和手工业开始在街头出现。经济活动变得频繁起来。工商业的活跃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作为城邦国家,罗马在很多方面开始具备了均衡发展的体系。
第六代国王塞尔维乌斯·图里乌斯
有一天,国王塔克文遇见一个伊特鲁里亚少年。此人出身不详,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个奴隶的孩子。国王非常喜欢这个孩子,决定把他带回家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养育。少年渐渐长大,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年轻人。塔克文决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这位叫塞尔维乌斯的年轻人。
然而,国王对他的厚爱,让觊觎王位已久的、先王安库斯的两个儿子非常不安。安库斯的两个儿子决定先下手为强。他们成功地暗杀了国王,但是他们就任王位的阴谋没有得逞。因为从小把塞尔维乌斯带大的塔克文之妻在得知丈夫发生不测后,马上差人叫来塞尔维乌斯,劝说他尽快把王位抢到手中。鉴于这一事态,塞尔维乌斯没有经过市民大会的选举,只通过元老院的决议就登上了王位,成为罗马第六代国王。
图里乌斯作为享有美誉的先王的继承者,首先考虑的是要完成先王塔克文已经开启的事业。当时湿地的排水开垦事业和朱庇特神殿的建造工程已经完成,留给他的当务之急就是保卫全罗马的城墙建设。这座城墙在经过了2500年后的今天依然叫“塞尔维乌斯城墙”。这是一项庞大的建设工程——城墙要把罗马七个山丘和中间的平地全部合拢起来。此时的罗马,通过排水开垦已经成为平地的区域也住上了人,所以从防御的角度来看,建设城墙必不可少。有了塞尔维乌斯城墙的保护,再加上军事上的节节胜利,这一时期的罗马很快脱颖而出,成为周边部族中的佼佼者。
图里乌斯成就的功绩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军队体制的改革。他所进行的这一改革不仅涉及税制改革,而且涉及选举制度的改革。作为一个国民,他所承担的义务一是缴纳税金,二是保家卫国。在古代,很多国家都以服兵役的形式来抵直接税,罗马如此,希腊也一样。只有做到这一点,他才是独立的市民。作为独立的市民,自然会有相应的权利。市民的权利就是投票权。所以军队体制等于税制,也等于选举制,这一等式成立,并且天衣无缝。塞尔维乌斯对面向台伯河的开阔湿地也进行了排水开垦,并给这块平地取名“马尔斯广场”,意思是战神马尔斯的广场。冠以战神之名,意味着这个平地是为集结军队所用。当然,它的用途不止这一个,它也用作市民大会的投票场所。在军制=税制=选举制的罗马人看来,这样的组合理所当然。在开始这一改革前,塞尔维乌斯首先在罗马进行了最早的一次人口普查。他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罗马的战斗力。我们无法从这次人口调查中得知罗马当时的总人口,我们只知道塞尔维乌斯依据调查得出的市民数和各自的财力,制定了新的制度。根据这一新制度,罗马市民不再以贵族和平民区分,而是依据拥有的财力分为六个阶级。列表如下:
塞尔维乌斯制定的罗马新制
财产(单位:阿斯) 军制(单位:百人队)
第一阶级 100000以上 骑兵18 步兵80
第二阶级 75000—100000 步兵20 20
第三阶级 50000—75000 步兵20 20
第四阶级 25000—50000 步兵20 20
第五阶级 12500—25000 步兵30 30
无产阶级 所谓的财产只有子女
塞尔维乌斯还制定了作战战术。他把罗马军队分成前锋、主力和后卫三个部分。前锋最早与敌人相接,其任务是扰乱敌人的阵线。为第二梯队整装待命的军队主力部队、重装步兵冲锋陷阵。一旦出现战局不利,作为第三梯队的后卫立刻前去增援,加入战斗。而骑兵担当机动部队。在当时,在仓促应战的情况非常普遍。因此,按照塞尔维乌斯所制定的战术、队列分明地发起攻击的罗马军威力无比,在和周边各部族之间的战斗中屡战屡胜。
国王塞尔维乌斯统治罗马约44年,被女婿傲慢者塔克文所害
最后一位国王:“傲慢者塔克文”
塞尔维乌斯有两个女儿,一个逞强好胜,一个温和老实。先王塔克文的儿子有两个儿子,一个是性格暴烈的野心家,一个是性情稳重的人。国王塞尔维乌斯让这四个人配对结了婚。他把争强好胜的公主图利亚嫁给了性情稳重的表兄,让温和老实的公主嫁给了野心勃勃的表兄。他希望通过这样的婚姻,中和一下他们的性格。
不久,性情温和的两个人不知何故先后死去,留下了图利亚和塔克文,他们走到了一起。图利亚开始在她丈夫面前煽风点火。本来就野心勃勃的塔克文在图利亚的挑唆下,正大光明地杀害了塞尔维乌斯,当上了国王。
塔克文对内实行独裁统治,他从来没有向元老院征求过任何意见或建议,也从来不问市民大会同意与否。人们背后称他为“傲慢者塔克文”。塔克文在军事方面却表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在与周边各部族的战斗中,罗马几乎是常胜军。
国王有一个儿子叫塞克斯图斯。事情的起因是塞克斯图斯看上了亲戚科拉提努斯的妻子琉克蕾西娅。年轻人乘琉克蕾西娅的丈夫不在家的一个夜里,用短剑相威胁,占有了女人的身体。当天夜里,琉克蕾西娅就给在罗马的父亲和正在阿尔迪亚出征的丈夫分别送去了一封信。父亲卢克莱修带着瓦莱里乌斯赶来了。丈夫科拉提努斯也和尤尼乌斯·布鲁特斯一起赶了回来。琉克蕾西娅向赶来的四个人说完事情的经过后只是。她要在场所有男人发誓为她报仇,然后闭上了双眼。面对这一惨状,人们纷纷指责国王和他一家的蛮横和傲慢。
布鲁特斯向市民们作了演讲,他让在场的人们想起了国王塔克文是如何杀害先王夺取王位的。他向市民提议把国王和他的家人统统逐出罗马。一直以来藏在罗马人心中的对塔克文的不满爆发了。对布鲁特斯的提议,民众大声表示赞同,并积极响应布鲁特斯召集市民参军的号召。正在阿尔迪亚出征的塔克文得知了这一变故。国王立刻带着部队赶往罗马。然而,出现在他眼前的是罗马紧紧关闭的城门。他被告知他被放逐了。塔克文于是只好带着追随自己的士兵,前去投奔伊特鲁里亚的一座城市卡厄瑞。王后图利亚早已逃离罗马。他的三个儿子中,有两个跟随在亡命的父亲左右。第三个儿子也就是惹下祸端的塞克斯图斯逃到了另一个城市,被以前受过他欺凌的人杀死了。“傲慢者塔克文”的统治持续了25年。
随着第七代国王塔克文的统治的结束,罗马的王政时代也告结束。时间是公元前509年。从罗穆路斯于公元前753年建国到这一年,罗马已经走过了244年。随后的罗马进入了共和政体,迎来了执政官统治的时代
政治
说明
传说罗马共有三百个氏族组成三十一个胞族(罗马人称之为库里亚)、三个部落(罗马人称之为特里布斯),他们的全体成员构成“罗马人民”(Popuius Romanus)。
“王政时代”的管理机构主要有勒克斯(王)、元老院和库里亚大会三种。
库里亚大会
是按胞族(即库里亚)召开的民众会议,由全体氏族成年男子参加。这一会议主要解决公社生活中那些最重要的问题,如选举高级公职人员(包括勒克斯)、宣布战争、通过或否决新法案、对判处死刑的案件作出最后定夺等等。在通过决议时,三十个库里亚各有一票表决权。
元老院
即长老议事会,由三百个氏族长组成。它相当于库里亚大会的预决机构,有权预先讨论向库里亚大会提出的重大问题。因为它的成员都来自氏族显贵,所以实际上能操纵库里亚会议并对勒克斯施加决定性的影响。
勒克斯(国王)
相当于荷马时代的“巴赛勒斯”,可能由选举产生。他是军事首长、最高祭司和最高审判官。但还没有具备真正国王的权力,还没有掌握民政大权。自公元前8世纪中叶到公元前6世纪末这250年间,传统认为罗马共有七个王,即罗慕路斯、努玛、图鲁斯、安库斯、老塔克文、塞尔维乌斯和小塔克文。据说第一和第三王为拉丁人,第二和第四王为萨宾人,第五、第六和第七王为埃特鲁里亚人。
他们引进了伊达拉里亚式的豪华与威严:王在隆重场合头戴金冠,身着紫袍,手持鹰头权杖,坐在象牙宝座之上;王的身边有12侍从,手捧1束棍棒,上插斧头,谓之“法西斯”,它象征着1种绝对权力,因而成为以后专制独裁的代名词。另1种留传后世的礼仪则是凯旋式的举行,每当国王率军征战得胜回城,必举行盛大凯旋式:王着金紫大袍,立于战车之上,带着俘虏,抬着战利品,浩浩荡荡穿过城市街道,直达神庙奉献牺牲,而群众则夹道欢呼观看,场面盛大壮观。这种仪式后来成为罗马社会生活的1个重要内容。
和许多其他同时代的意大利城邦国家不同, 罗马的君主制不完全是世袭的。当一个王去世时,城市就进入了一个空位时期。城市由一名临时执政者统治,临时执政者将有权提名下一位王的人选。临时执政者由元老院提名,任期不确定。一旦临时执政者找到了一个王的候选人,他要将这个人选提交给库里亚大会(Comitia Curiata),一个人民的大会。如果这个人选被库里亚大会通过,元老院将批准这个投票。从理论上讲,人民选举出了他们领导,但元老院掌控着整个过程。
经济
总述
王政时代的罗马,由于铁器工具的普遍使用,社会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铁制农具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手工业也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冶金、制革、制陶等开始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交换比以前发达,交换的媒介物已不是牲畜,而是使用铜块衡量。
贵族的形成
当时,部分富有宗族开始利用特权,霸占公有土地和财产,并且开始占有和使用奴隶,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了氏族贵族。一般贫困破产的成员则往往求庇于贵族门下,接受他们保护,成为贵族的被保护人。他们从贵族那里获取份地,但必须为贵族服役和负担一定的义务,战时以亲兵身份随同出征。这样,在原先平等的氏族内部就出现了贵族和被保护人两大剥削和被剥削的阶级。
平民的形成
与此同时,在罗马的氏族之外也出现了一个庞大的阶层——平民。通常认为他们来自氏族以外,有的系外来移民,有的则是被征服地区的居民。因为这些人都处在旧的氏族、库里亚和部落之外,因而不是Populus Romanus,即不是地道的罗马人民。他们人身自由,可以占有地产,但必须纳税、服兵役。他们不能担任任何官职,既不能参加库里亚大会,也不能参与征服得来的国有土地的分配。一句话,即只有义务而没有权利。所以,从一开始,平民和贵族之间就存在着矛盾。而罗马国家的形成实际上也是平民和贵族间斗争的结果。
奴隶的残存
这时也有奴隶,但人数很少,其来源主要是战俘和买来的。